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中,中山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因为这里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孙中山先生出生于中山市南朗翠亨村,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今天,他的家乡还完整地保留了当年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的宅院。总台记者孙雨彤现在就在孙中山故居,我们请雨彤来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
总台记者孙雨彤:我现在是在孙中山故里旅游景区里面,这是具有中山地标性的5A文旅项目。它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翠亨村,包含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翠亨村、中山影视城、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和犁头尖山五个核心景区,而我身后的是孙中山的故居,它是孙中山先生在1892年主持设计及建造的,故居为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分前院、主体建筑和后院,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前院右边的水井周围,就是孙中山先生诞生时的祖屋旧址。前院左侧的这棵绿意葱葱的酸子树,是孙中山从檀香山带回的树种而种出来的,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走进故居,内部结构与陈设属于当地传统民居的形式,正厅设有精美的贴金神楼,使用中式酸枝家具,房间坐东朝西,一楼正中为客厅,二楼的南边是孙中山先生的书房。著名的 《上李鸿章书》就诞生于这个书房。上书失败后,1894年,孙中山再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也就是在那时,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走在孙中山故居中,这里环境优美,参天古树与建筑相互辉映,充满着岭南乡村的舒适与静谧。有观众可能会有疑问,这么一座小村庄,为什么能够出现孙中山这样的人物?其实并非偶然,这与香山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系。香山靠山抱海,有重农亦重商的传统。面对大海,很自然地有了探究天地之想;背靠大山,则养成了脚踏实地,注重实干的品格。在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中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也成为了香山人最早开眼看世界,并勇敢地将新思想付诸于改变中国的实践中的根源所在。一大批从香山地区走出的仁人志士,有的通过革命来缔造共和,有的通过实业来改变中国。像我们所熟知的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第一人陆皓东,著名工人运动领袖、中共早期领导人杨殷,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又比如《盛世危言》的作者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商战的思想。还有开启了中国现代商业文明的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的创办者马应彪、郭乐等人,均来自中山。他们通过发展实业,来推动着古老中国的改变。所以在中山,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心跳。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成为了这座城市最为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