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镇现有43个少数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6万多。十年来,小榄镇始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奋力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2014年,小榄镇统侨办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6年,永宁社区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2018年,宝丰社区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2020年,永宁社区党委获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一、以思想共融为“根”,提升少数民族同胞“认同感”
夯实组织保障基础。完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小榄镇党委书记亲自谋划推动全镇民族工作,每年党委会上进行民族工作的专项研究及学习。压实镇、村(社区)和两级工作责任制,推动将民族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程并列入村(社区)工作考核评分,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民族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和村(社区)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力度,结合每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发动镇、村(社区)两级通过滚动屏幕、宣传画、宣传栏、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大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以永宁和宝丰等模范社区为支点,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少数民族活动阵地,设置“民族之家”“民族角”,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墙,开展“流动党员现场学习会”“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等“党建+”活动,促使各民族群众对小榄镇的乡风习俗、产业发展、红色文化等有更深入认识。
二、以家园共建为“茎”,提升少数民族同胞“归属感”
提升事务治理水平。在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社区建立信息员网络和信息报送制度,对辖区内少数民族群众从业情况等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实现信息共建共享;定期走访外来务工少数民族家庭,全面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常住人员和流动人员基本情况。把少数民族常住人员“大数据”纳入公安机关和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借助出租屋智能识别门禁管理系统和高清视频监控网络,实现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信息化、精准化、动态化。完善镇、村(社区)、企业三级联络机制,排查民族领域的不稳定因素,稳妥做好每年伊斯兰教斋月及开斋节期间安全服务保障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民族工作,开展党内法规讲座、民族政策有奖问答、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办事靠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业务量较多的村(社区)在社区综合服务办事大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设立少数民族服务窗口及事务办理绿色通道,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维权咨询及社会业务办理,让少数民族居民“少跑腿,办好事”,确保少数民族群众及子女在积分入学、老年人免费体检、儿童疫苗免费接种、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各民族群众真切感受到“来了,就是小榄人”。组织发动少数民族积极分子成立“民族工作志愿服务队”,每月将民族政策、社区动态等送到群众家门口;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积极分子骨干作用,组织辖区内户籍居民和外来少数民族同胞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解决环境卫生、停车难、子女入学等问题,有效激活民族工作“神经末梢”。
三、以发展共享为“叶”,提升少数民族同胞“幸福感”
打造“共享”新环境。用心用情建设宜居生态美丽家园,让小榄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致力打造环境优美、绿色低碳、舒适宜居、社会和谐的“生态美镇”,开展“五大美丽”行动,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造了盛丰社区、高沙社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升级改造龙山、凤山、江滨“三大公园”,先后建成圆榄山文化公园、中山西北组团儿童公园、新胜村江滨公园等公园和一批社区(村)街心公园。投入专项资金在永宁社区建成包含民族大团结大型造景、少数民族元素展板的民族团结主题公园。高标准实施河涌水体综合整治,重现水碧岸绿的岭南水乡美景,各族群众更加安居乐业。
创新“共乐”新载体。坚持以文为媒、以文化人,深入开展各民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和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大力支持传统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经过多年培育和努力,小榄镇毽球队成为我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外展示和民族文化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多次代表国家、省市参加各类重大体育赛事,20年来获得29项世界冠军、30项亚洲冠军、266项全国冠军。小榄镇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毽球协会授予“全国毽球之乡”称号。在社区公共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图书馆之友等阅读场所设置民族类书籍专架;结合各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联谊活动,举办非遗传承培训班、大型民族文艺晚会、民族展能体验、民族文化图片展览等系列活动,彰显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大展示、大交流、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