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贯彻落实市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头号工程”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工作合力,强强联合相关单位,助力打造中山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让非公经济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成为中山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为驱动“美丽中山、投资热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广东省委深改委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贡献力量。
一、聚焦法治宣传,确保筑牢安全防线
近年来,市工商联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法官协会、警察协会、律师协会等开展近50场活动,活动吸引近3000人次参加,活动上为近千家企业进行免费法治体检。如承办法律护航促发展·暖企行动——《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讲暨“法治民企”大讲堂第9期活动,各地级以上市、县区、镇街工商联,商协会,民营企业代表等超过15万人通过直播链接参加;联合市税务局共同以直播的形式开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活动约6.23万人次参加。2021年作为唯一的地市工商联代表获邀在全国工商联参与社会治理暨基层法律服务能力提升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获得“以法兴企”文化沙龙“优秀承办单位”奖。
2022年,联合市税务局,打造“案案说税”税选短视频品牌,为“便民服务清单”再加码。联合中山广播电视台,以市工商联、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律师协会等为指导单位,开展“和谐同行进万企”为主题的2021年广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法律宣传月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月活动及“法治湾区 中山律说”公益普法活动,制作51期普法短视频。投放到中山手机台APP、中山手机台微信视频号,上送学习强国,并发布于相关单位的微信公众号、官网等自有宣传平台。其中多期已入选学习强国中山学习平台。
二、聚焦机制建设,法律服务精耕细作
根据省工商联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相继发文,开展沟通联系合作机制建设落实情况调研工作,市工商联担当使命,主动作为,打好公检法司的组合拳,建立稳固的部门联动协调机制,达成了“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坚持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判缓刑的提出缓刑量刑建议;依法慎重使用财产强制措施和羁押性人身强制措施,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不正当经济活动与经济犯罪的界限的共识,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联合各单位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其中,市工商联与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南头镇工商联(商会)与市第二人民法院3个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成功入选全国工商联沟通联系合作机制典型事例。
与市税务局合作,制定《深化税收精诚共治 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通过与市、镇工商联的深入合作,依托工商联的平台,广泛布局税费服务驿站,满足纳税人缴费人自助办、就近办需求。推动双方合作机制化、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激发市场主题活动,为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创新动能。
三、聚焦系统服务,稳准办案解难纾困
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工商联联合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国资委、中山海关、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贸促会共11个单位组成中山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工商联,目前工作有序开展,案件办理数在全省排名前列,聘请60名同志为第一批第三方机制专业人员。与市检察院达成共识,树立“人人事事案案都是营商环境”意识。与市检察院成立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非公经济办公室,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渡难关、促发展。
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协议,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发挥商会调解优势,在推进民营企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等方面强化合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与市公安局建立机制,签订合作协议,经市公安局统计,已在全市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建立31间驻企警务室,有力的推动了警企联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经市司法局统计,全市工商联系统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3个,诉调对接工作站4个,实现了市、镇工商联系统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全覆盖。2022年截至9月底,各调委会共受理案件80多宗。并建立“千所联千会”机制,推动我市30家商协会与各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成立2个“商会公共法律服务驿站”;成功推荐5个商协会被评为广东省工商联法律服务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