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于5月25日在广州胜利闭幕。中山市统一战线各界深入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反响热烈。
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广东保衡律师事务所律师
程禹斌
身处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城市,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理解省党代会精神,深刻领会省党代会的主题、内涵和实质,全面贯彻省党代会关于今后五年工作的重大部署,特别要以省党代会报告赋予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任务为牵引,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起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领域开展战略战役性改革,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落地见效,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机制,扎扎实实地办好中山的事情,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中山人民的新业绩,以实际行动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市政协委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市城市更新局总规划师
刘彦宁
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是中山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利好,需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把政策转化为发展动能。继续在创新“工改”政策上下功夫。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是破解中山土地瓶颈的必由途径,既要复制先进地区经验,更要立足中山实际大胆改革创新,特别是要在金融、税收等政策上深入研究,争取省级层面给予更大支持。继续在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重点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与周边城市做好对接,明晰总体发展策略、近期工作重点和实施载体。继续在提升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综合梳理完善招商引资全流程,打通需要完善的业务流程和壁垒,切实提升审批效能、服务质量,为“招大商、招好商”奠定基础。
市政协委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主任
梁晓珩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号召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习惯在顶风破浪行船中推动发展,敢于在重大斗争考验面前横刀立马,在坚决斗争、勇于胜利中打出新天地、展现新气象、创造新辉煌。全会赋予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任务,是中山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两大攻坚战”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无党派人士,我们既要发挥智力优势,继续在营商环境、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城市规划等方面进一步深耕调研,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部署,积极建言献策;也要在工作岗位上攻坚克难,为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贡献力量;更要发挥无党派人士联系广泛优势,积极宣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家凝心聚力,将埋头苦干、奋勇前行,坚决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
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会长、 广东振业优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陈宁宁
学习了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任务,我作为一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感到精神为之一振!改革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相信在新的使命任务的指引下,中山必将打破束缚,锐意求变,打造出更好的人才政策和营商环境。
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
市政协常委、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和睿规划设计总规划师
欧阳洁
省党代会报告赋予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任务,为中山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坐拥“三区四港五机场”,是东西两岸协助的枢纽。湾区时代,随着火炬区协管民众街道、南朗街道纳入翠亨新区,中山已逐步打破行政边界的限制,以功能区统筹区域发展。期待全市域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构建功能明确,协调互补,打造若干高端要素集聚的城市增长极。
市人大代表、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
卢楚琪
中山历来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发展,中山将成为连接东西岸的桥梁。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是顺应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优势相结合,以快速发展的东岸带动西岸的产业链,走出一条资源承接、协同创新的道路,以强补弱,争取做好探路的排头兵。
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
吴婷婷
中山位于珠江口西岸,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毗邻广深珠,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应做好土地储备和产业规划,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规划对接,探索产业共建新模式,推动产业园区与深广珠创新资源的对接合作,重点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和十大万亩主题产业园,打造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工作,助力中山现有的先进产业企业增资扩产,推进本地企业与深广珠企业对接,吸引企业投资合作,联手打造大企业规模化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留学人员联谊会监事、致公党市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苏景相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中山被赋予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任务,这对中山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为此,中山要坚定不移打赢村镇低效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通过完善政策体系、简化规划流程、加大奖补力度等多重举措,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园区的升级改造,以更优质的产业空间环境承接珠江口东岸高端产业资源外溢。同时,要不断优化提升城镇人居环境,以建设“公园城市”为理念纲领,通过增加城市公共绿地供给,绿化美化城镇公共环境,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以更加美丽、更具魅力的人居环境吸引珠江口东岸高端人才前来中山创业、定居。
市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
肖勰纯
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中山市代表团讨论会场,“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成为了最大热词之一,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对中山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省委对中山的极度关心和厚爱,是赋予中山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是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勇挑重担的充分体现、是中山贯彻落实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是中山再创新辉煌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中山改革前沿阵地翠亨新区的一线工作人员,内心充满振奋鼓舞,既让我们在工作中增添负重前行、爬坡上行的底气,又激发了我们高位发展、奋勇争先、迈向辉煌的勇气,为加快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
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员、深圳䍁子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总经理
李治权
中山拥有优质的外贸制造企业,以及优质生产服务行业的基础。中山未来建设省级改革创新试验区,随着深中通道的通车,链接珠江口东西岸,中山将会更好地接入全省的数字经济大潮,扶持优质贸易商发展,促进中山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中山近年来一直鼓励企业进行数字经济转型,推动生产企业的工业升级以及产品的品牌出海。中山将抓住数字贸易最核心部分——跨境电商的对外溢出,以扶持和培育优质的跨境电商,重新激发制造业外贸新动能。
民族宗教人士
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理事、坦洲镇联一小学校长
潘虹
省党代会报告指出,广东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魅力,文化强省建设前景动人。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激浊扬清、守正创新,努力交出精神文明建设优异答卷,让父老乡亲不仅物质日益富足、精神更加富有,更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新时期的少数民族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全体教师要以省、市党代会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理事、石岐第一小学校长
鄂艳霞
报告赋予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任务,要求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提升一体化水平,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中山关心厚爱,是中山必须扛起的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是中山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尽己所能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行走在教育责任的路上,我们更加心怀敬畏,更加明白教育者的使命,更加有力地扛起教书育人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市政协常委、市道教协会会长
彭兴宗
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是省委对中山的极度关心和厚爱,是赋予中山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作为宗教团体,要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并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于工作当中,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宗教教职人员,要提升思想政治和工作能力水平,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借鉴历史经验,推进当代宗教中国化进程,为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广东毅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燕航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绘就了今后五年广东发展蓝图,进一步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光荣使命。中山的企业家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应担负的责任。心中有了方向,我们将更加积极主动推进在中山建设相对完整的工业原材料产业链。
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 广东振业优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程华镇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任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实验区的重要抓手之一,建议市委市政府推动交通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引进智慧交通产业,提升产业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