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市知联会副会长王旗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
企业合规涵盖企业的内部决策、劳动用工、财务税收、产品质量及消费者权益、环保、市场交易、网络信息和数据安全、知识产权、出口管制、跨境投资等经营的方方面面,是企业安全稳定发展的生命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不规范,容易触发民事违约责任、行政处罚责任,甚至刑事犯罪责任,企业栽一个“跟头”就会使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提升合规管理能力是企业稳步向上的不二选择,也对保障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直接作用;引导、鼓励和推动企业提升合规管理能力,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市企业合规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尚未建立合规意识,企业对合规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二是缺乏合规建设指引,企业不知道如何进行合规建设。三是合规建设工作未形成合力。行政监管、司法监督、商协会自治、公共法律服务尚未有机结合,没有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协同发力,形成坚固的“防火墙”。四是对涉外市场主体的合规服务不足,对进出口企业“出海”投资的合规指引、风险识别和风险提示服务不健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标先进,建立多元联动机制
对标深圳等先进城市,参照我市已成立的刑事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委会,由市委政法委作为牵头单位,会同市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局、人社局、工商联、律师协会等单位,成立多方共治的企业合规建设服务委员会,构建“合规体检 + 涉案企业刑事合规 + 合规人才培训 + 专家论坛 + 法治教育”五位一体的服务格局。在法律援助服务热线12348设立企业合规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连接合规服务委员会的线上渠道。各镇街依托现有或计划实施的企业服务渠道,做好合规建设服务委员会和企业的对接工作。
二、试点先行,为企业提供系统详细的合规指引
一方面,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从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层面建立起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的制度体系。在总结前期合规建设试点经验基础上,出台地方合规建设指导性文件。同时,结合我市正在推进的刑事合规制度,以“一个典型案例推动一个行业合规”的方式,由企业合规建设服务委员会联合商协会、行业协会共同制定行业合规指引,建立“行业自治 + 行业合规”双重服务模式,为企业合规建设提供行业范式,提高合规建设的普及率。另一方面,选择市(镇)属国有企业、重点领域相关企业作为突破口,推进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企业合规建设经验。
三、引导鼓励,激发企业主动合规内生动力
由于我市大部分小微民营企业认为合规建设会增加运营成本,缺乏主动进行合规建设的动力,为破解这个思想认识问题,可将企业合规建设作为企业评优或享受扶持、奖励政策的评价指标之一。探索减免行政处罚与不捕不诉、判处缓刑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建立“行政合规 + 刑事合规”双重激励机制,在第三方合规监管下,充分利用“外脑”优势解决企业合规建设难的问题,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赋能,让企业从“站起来”到“走出去”再到“发展好”。
四、抓好先手,以优质公共服务推动企业合规建设
一是为企业合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上线“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为企业提供普惠式、便捷化的合规体检服务。二是着重提高涉外合规风险化解能力,组织专业力量研究解决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合规难题,及时发布涉外风险预警。三是依托官媒和融媒体平台加大企业合规宣传,培养企业合规意识。四是加强对合规人才的重点培养。
我市大多数企业具有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尤其在“工改”之后,更需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多元联动提升企业抗风险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企业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合规治理优质市场主体,是我市实现深中法治化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切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