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4 星期二
【“五一口号”75周年】民革中山市委会:矢志不渝 赓续前行
时间:2023-05-05

编者按

为营造重温历史、弘扬传统的浓厚氛围,市委统战部以“矢志不渝跟党走 携手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推出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系列宣传,追忆峥嵘岁月,展示我市多党合作的成绩,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肇始。75年来,民革亲历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历史阶段,以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在各个时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重温民革成立以来,特别是“五一口号”发布以来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并肩的历程,是初心的坚守、使命的传承,意义深远。

民革与“五一口号”的渊源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从成立开始,就朝着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目标奋斗,并把这一理想落实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履行职能的实际行动中。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通过陕北的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6月25日,经过多次充分的讨论,民革公开发表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声明》,明确表示同意中共中央的建议,号召民革全党同志要“为新政协之实现,人民代表大会之召开,民主联合政府之成立而共同努力”。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题为《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的声明,公开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态度。自此民革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支进步政治力量。

中山民革的历程及成绩

新中国成立后,民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作为地市级民革组织,中山民革自1956年冬成立地方组织筹备组起,一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引领下开展工作。第一任主委苏干远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典范,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共地下武工队购买武器弹药、策动多支部队起义,为中山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把个人补助以政府名义送给更困难的统战对象,组织他们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调动他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他为寻找孙中山先生为杨仙逸将军所立的墓碑,年逾七旬八上库充山……

在老主委苏干远及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67年来,民革市委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洪流,人才不断聚集,自身建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等稳中推进,良好的参政党形象进一步树立。

过去五年,民革市委会在主委刘志伟等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市民革党员大力弘扬民革优良传统,围绕高质量发展、“工改”、“治水”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并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得到民革中央、民革广东省委会以及中共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先后获民革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民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民革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广东民革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一)主题教育凝聚共识。紧扣“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旋律,先后围绕“传承·发展”“奋发·作为”等主题开展富有实效的学习教育。通过争创示范支部、建设“民革党员之家”,强化“四史”、民革史、多党合作史的学习,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宣传思想理论工作卓有成效。

(二)扎实调研履职建言。“强内核”“广调研”“敢建言”,实现高质量履职。五年来,围绕经济建设、深中融合发展、孙中山文化资源、乡村振兴、土地碎片化、“工改”、“治水”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省内外调研30多次,完成市级专项课题70份、牵头市各民主党派联合调研课题1份;向政协大会提交集体建议54件,向政协、人大提交个人建议228件,其中8件提案被评为重点提案,10件提案获评优秀提案;33件建议被省委会作为集体提案提交省政协大会,其中大会(口头)发言4件、书面发言7件。6件建议被采用为全国政协提案、1件建议被采用为全国人大议案。

(三)扶贫助困服务社会。探索社会服务的有效机制,坚持项目化、品牌化,实现工作有抓手、可持续,先后组建了应急救援暨健康中山行动志愿者服务队、法律工作志愿者服务队、企业界党员联谊会,培育了“法律小讲堂”“应急救援培训”“博爱助学”“爱满纳雍、手留书香”“法治公园”建设等社会服务品牌。五年来深入学校开展活动40余场,向学校、学生捐赠书籍、乐器1800本(件),依托“民革中山市委会应急救援实践基地”开展培训100余场。落实民革中央、民革广东省委会等对口帮扶工作任务,筹集资金33万元推进当地解困脱贫工作,筹集图书3000多册支持当地农家书屋的建设。

(四)服务中心彰显担当。全力支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号召,勠力同心、凝心聚力,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与行动推动“工改”“治水”工作向前向好。一是党员身先士卒。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会主委刘志伟先后多次前往古镇、小榄、南头、港口等镇街,深入参与当地“工改”“治水”工作的调研和督导,形成了多个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民革市委会秘书长钟国平多次参与市人大组织的“工改”“治水”督导工作,提出了多条专业性的改善意见;南朗街道办副主任、民革党员梁明松持之以恒推进落实南朗街道治水攻坚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左步村成为全市第一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整村验收竣工的行政村;东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民革党员高超平严格落实“河长制”重点工作,持续加强东区街道河涌治理管护,结合驻点日及日常巡河,协调处理整治难题;副主委王开兵,党员朱国强、陈旺生、熊晋等成员加入市“工改”专班,在政策制定、流程完善、规划编制、项目审批、低效厂房拆除等方面,发挥着民革力量,党员朱国强更是荣获了2022年度“工改”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二是调研深入开展。民革市委会多次围绕“工改”“治水”中心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关于整治我市黑臭水体恶臭气味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增强精准招商能力,配合工改发挥最大效益的建议》等多份提案,为全力打好攻坚战积极建言献策。

实干笃行勇担当,砥砺奋进正当时。民革市委会将继往开来,以实际行动践行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责任与担当,团结广大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为奋力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