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营造重温光辉历史、弘扬优良传统的浓厚氛围,市委统战部以“矢志不渝跟党走 携手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推出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系列宣传,追忆峥嵘岁月,展示我市多党合作的成绩,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致公党与“五一口号”的渊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作为一个成立于海外的华侨政党,致公党不仅与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联合通电表示响应,6月9日致公党还单独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宣言》,公开拥护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和将要成立的民主联合政府中的领导地位,号召华侨同胞将来“回到民主的祖国的怀抱,参与新中国的各种建设,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由、康乐的国家”。同时,致公党中央执行部还函电美洲、南洋各地致公党党部,“切实研究这个重要号召的意义,展开广泛的讨论”,得到了普遍良好的反应,一致希望能“建立真正属于以人民全体的、平等的、合理的民主政权”。自此,中国致公党真正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坚定成员。
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为主组成的。长期以来,致公党为争取祖国富强和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而努力奋斗。抗日战争开始后,致公党继承并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号召党员投身抗日,发动华侨以各种方式积极支援祖国抗战,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47年5月,中国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从此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共同奋斗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致公党市委会的历程及成绩
致公党在中山的组织于1981年3月开始筹建,1981年8月,成立致公党中山县工作委员会。1989年1月召开致公党中山市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致公党市委会。至今已召开八次党员(代表)大会,历任致公党市委会主委吴祖文、谭焕东、吴竹科、庾江碧。
致公党中山地方组织成立初期,主要在归侨、侨眷和侨务工作者中发展党员。198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代,在医疗、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发展党员,党员的界别和知识结构更加广泛。2000年后,一批经济、法律、政府机关、归国留学人员等界别的优秀青年的加入,在保持致公党侨海特色的同时,优化了党员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至2022年底,全市致公党员共213人,中高级以上职称占80%,具有侨海关系的成员占70%以上,设基层支部10个,中心学习组和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海外联谊、组织工作、理论宣传、文化与体育等6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党员中有市人大代表4人(其中常委会委员1人),市政协委员17人(其中常委4人)。市特约审计员、特约监察员、特约教育督导员、特约检察员及其他各类部门特约人员共22人。
致公党市委会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致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发挥参政党的职能作用。近年先后荣获中国致公党“致公党先进集体”“社会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次获评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参政议政、宣传思想、海外联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先进集体。
近年来,致公党市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以“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为主线,带领全市致公党员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务实履职建言,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2018-2023年,向市两会提交建议共196件,其中以党派名义提交的大会发言6件、集体提案49件,《关于加大对我市存量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大“工改工”政策力度,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建议》等6份提案被确定为市政协重点提案,《关于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育的建议》《关于提升主城区交通组织管理能力的建议》等提案获评市政协优秀提案,《关于翠亨新区产业布局和规划的建议》由中共市委书记亲自督办。《关于加大对我市存量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由市政协主要领导牵头督办,提案办理和“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座谈会”议题有机结合,推动了提案建议转化为产业规划、扶企助企等政策措施,助力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关于加强我市房地产经纪机构行业监管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创新环境的建议》等提案中的建议被采纳,在市政府出台的有关规范性文件、政府工作中均有体现。重视开展课题调研工作,所有提案建议必先作为课题来开展,五年共开展近百件课题调研。重视发挥党内群体智慧,参政议政课题招标工作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充分发挥致公党“侨海”特色,着重推动留学人员工作,巩固同传统侨团交往,以联络增进情感,以服务加深认同,以合作加强团结。主动加强与“五侨”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连续7年与省侨联、市侨联等单位联合主办华人华侨(中山)征文系列比赛,共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参加由省委会主办的“一带一路”论坛,深化人文交流。积极推荐和支持党员在市侨联、侨友会、市留联会、市侨界青年联合会等侨界团体任职,发挥作用。
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所作为”的思路,不断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光荣院义诊、“万侨助万村”义诊活动、“同心·公益周末”急救培训讲座、三民学校社会服务基地等品牌项目,致公党的社会影响日益增强的同时,也为广大党员发挥特长和贡献社会提供了平台。
新时代新征程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施展才能、发挥作用创造了更好机遇、提供了更大舞台。致公党市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秉承“致力为公、侨海报国”宗旨,充分发挥“侨海”特色和优势,团结全体党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归国留学人员及海外侨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致公党地方组织的智慧和力量!